近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专题展示了全国24个职业院校推广案例和62个教学应用案例。学校“‘学校+企业’共建共享,‘教师+资源’共生共长 打造智慧职教平台应用新模式”和《建筑识图与CAD制图》《茶艺与茶道》三个案例,分别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平台典型应用案例院校推广案例和教学应用案例。
“学校+企业”共建共享,“教师+资源”共生共长 打造智慧职教平台应用新模式
该案例系学校教务处联合撰写,由向健极、肖静、胡文鹏、张善军等团队成员组稿成文,展现了学校紧扣区域教育特色,坚持应用导向、产教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在增强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丰富资源应用场景等方面做的有益探索。
“建、用、评联动,促四力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模式
该案例优化顶层设计“凝练教研成果”,通过“建、用、评”联动,助力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坚持教师发展和资源建设两手抓,促进“教师+资源”共生共长。案例以国家级项目建设“引领优质资源供给”、以校企共建SPOC课程“厚植优质资源土壤”、以数字教材建设“拓展优质资源类型”、以拓展资源应用场景“推动创新教育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和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选修课程,创新美育教育课程管理模式,为师资培训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发挥平台资源功能,促进东西部教育公平。
“教师+资源共生共长”的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路径
数智引领 “岗课赛证”一体——《建筑识图与CAD制图》教学应用案例
《建筑识图与CAD制图》课程由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胡芳珍主讲。该课程是湖北省职业院校首批集中建设,为同类院校打造了数字教材样本。
《建筑识图与CAD制图》课程设计思路
本案例在课程设计上实施“一标准、两自信、四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利用双平台MOOC资源和数字教材,实施“4+2”线上线下动态教学方法,有效实现混合式教学和课堂翻转,创新了教学方法,完善了“四维六评”的评价体系,实现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内容上“岗课赛证”一体,达成“绘图识图”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线上教学场景
本案例瞄准教学痛点,进行学情分析;遵循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模块;围绕核心素养,精心组织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教学,实时监测,“4+2”动态教学模式,数字资源,赋能个性化学习,“四维六评”,完善多元成效评价的设计,教学成果显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率100%,课程相关赛项师生多次获奖,团队教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双平台应用和推广,并在2024年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交流会上分享教学应用经验和做法,在同类课程中具有示范作用。
主讲人胡芳珍作经验分享
非遗匠心 数智赋能 职教传承——《茶艺与茶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应用案例
《茶艺与茶道》课程由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胡璟主讲,课程扎根荆楚大地,以“茶”为媒,思政教学引领厚植高水平建设,云端优化管理助力教学变革,非遗创新传承打造精品课程,深化科教融汇推进产教融合,课后数智服务赋能特色育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个性特质都能够得到关注,育技能型人才、育应用型人才、育新时代人才。
古风茶艺课堂
该案例通过非遗创新传承,课程分为茶之源、茶之美、茶之味、茶之承四大模块,运用实景还原、虚拟仿真等信息手段,聘请世界硒茶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参与课程建设,课程中《恩施玉露古法制茶》《匠人匠心——骏眉令》《政和茶中王者——牡丹王》等资源,得到了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亲授,从制茶工艺到茶艺技能,全方面展示了中国茶艺与茶道的起源与发展,知识技能资源点覆盖面广、可推广应用性高。
该案例通过云端优化管理助力教学变革,利用思政教学引领,厚植高水平建设,不断深化科教融汇,推进产教融合,紧紧依靠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配合,将产业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在课内形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2022年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持续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又与茶产业龙头企业共建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茶艺与茶文化营销》融媒体教材,使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此次3个案例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是学校在产教融合、数字化教学、课程思政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未来,学校将以“双高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引领性,全力打造服务区域经济、支撑产业升级的职业教育标杆,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武城力量!